藏族的高原适应
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,不适人居,除了气候寒冷、生活资源贫乏外,低氧压是最大的生理限制。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大气氧压是海平面的40%。可是藏族在青藏高原上存活了下来,而且还发展出独特的文明。
学者早就注意到藏民特有的生理适应,例如他们的婴儿死亡率比汉人移民低,而且生育率较高。慢性缺氧是子宫内发育限制与妊娠毒血症的主因。青藏高原上的汉人移民生下的孩子体重较轻,孕妇发生妊娠毒血症的风险较高。此外,藏民与平地人对于低氧压的生理反应也不同。大部分人的反应是:提升血红素的浓度,藏民则不会。专家认为,提升血液的血红素浓度无异增加血液的黏稠度,反而可能促成心脏病发。
对藏族的高原适应,学者对涉及的基因也做了调查,最近几年有一连串研究报告问世。例如藏民在低氧压情境中不会发生红血球增多症,可能是缺氧诱发因子(HIF)反应途径在高原上发生了适应性演化的结果,因为HIF是低氧压环境中基因调控的枢纽。而几个研究团队都指出,HIF中的转录因子EPAS1是藏族高原适应的关键。
最近大陆深圳的华大基因与美国加州大学合作,详细分析了藏民与汉人DNA的EPAS1区域,这一区域包括12万9,000个核苷酸(129 kb)。研究人员发现,藏族与汉族虽然血缘非常近,可是EPAS1区域的变异模式却有显着的分化。藏族特有的变异在汉族中只发现一小部分,而未出现于世界其他族群。更惊人的发现是,藏民特有的EPAS1区域变异模式也出现在史前的丹尼娑瓦人身上。
2008年,考古学家在阿尔泰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丹尼娑瓦洞(Denisova Cave)5万年前的地层中找到一节人的指骨,后来又有一节趾骨出土。科学家从骨头中萃取出的古DNA判定他们不是尼安德塔人,而是近40万年前就与尼安德塔人分化的一个支系。根据DNA证据,现代智人来到亚洲大陆的时候,曾与尼安德塔人、丹尼娑瓦人邂逅并混血。现代智人族群中,美拉尼西亚人基因组中还有一些丹尼娑瓦人的遗绪。其次是汉人与华南原住民傣族,不过只有美拉尼西亚人的1∕25。
这次中美合作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:攸关藏族高原适应的基因,可能直接来自丹尼娑瓦人。
参考资料
- Saey, T.H. (2014) Tibetan high life aided by old DNA: Extinct hominid passed on extreme-elevation adaptation. Science News, August 9, 2014, p.8.
除非注明,其他来源均为石飞博客整理发布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